7 月 10 日出版的《學習時報》第八版特別專題刊登了文章《建設美好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創新推行垃圾分類工作法》。今天,我平臺轉載該文章,以供大家閱讀、分享。
盛夏時節,行走在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只見陶清河畔草木蔥蘢,城際快速道路兩旁綠樹成蔭,縣城大街小巷干凈整潔,農貿市場規范有序,鄉村道路通達順暢,村莊院落嶄露新顏……這些美好的景象都和一項重要工作有關,那就是正在推行的垃圾分類工作。
上黨區推行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近年來,該區把此項工作作為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增進人民福祉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配套設施,推行精細管理,全區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有力地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靚麗新家園,美景入畫來?!熬G色革命”的探索步履,正逐漸遍及上黨大地……
01、“3+”行動
培養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好習慣
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要加強引導、因地制宜、持續推進,把工作做細做實,持之以恒抓下去。要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那么,如何讓垃圾分類從“口號”走向“習慣”,進而轉化為“意識”呢?
上黨區委、區政府深知,要想改變廣大群眾生活垃圾集中混合處理的陳習,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垃圾分類始于理念更新,重在全民行動,難在習慣養成。因此,該區結合實際,立足根本,著眼長遠,深入開展“3+”行動,以此培養全區 35 萬群眾自覺主動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老師!這個垃圾桶我家有?!薄拔颐刻鞂M行分類?!薄袄蠋煟∥抑涝趺捶至?,易變質、變壞的放在綠色桶里,不會變的放在黑色桶里。”6 月 17 日上午,在蔭城鎮小聰聰幼兒園,大一班的老師又在給孩子們上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課。老師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于“可腐爛垃圾”與“不可腐爛垃圾”的分類知識,還給每個孩子分發了一張垃圾分類宣傳單。孩子們認真聽,認真看,相互交流討論。他們稚嫩的小手不時地點著各個圖片,嘴里不時念叨著,“香蕉皮是可腐爛的”“紙是不可腐爛的……”從 2018 年全區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這樣的場景在各個幼兒園和學校經常見到,這也是上黨區深入開展“3+”行動之一。
這一行動具體說來就是上黨區在全區學校開展“5+20”行動,旨在以學校教育為突破,堅持從“娃娃”抓起,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辦學過程,將垃圾分類納入校園年度工作計劃,在全區 178 所中小學校(園)全面啟動垃圾分類活動,通過全區 5 萬余名中小學生和幼兒帶動 5 萬余戶家庭,以每個家庭平均 4 口人計算,這樣就可以引領帶動全區 20 多萬人口投身垃圾分類活動,真正使垃圾分類成為人們的共識,使綠色環保成為全區廣大群眾的自覺追求。同時,該區還以向陽幼兒園、向陽小學等校園為代表,不斷推進“三進”“三小”“三送”,即“三進”就是將垃圾分類進班級、進課堂、進教學活動;“三小”就是利用“可回收物”進行小制作、小創造、小發明;“三送”就是采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與孩子一起走進鄰里、社區,送資料、送知識、送觀念,在全區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引領整個社會的良好氛圍。
“3+”行動之二就是創新開展“全媒+曲藝”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上黨區是全國曲藝之鄉,該區緊扣垃圾分類主題,采用潞安大鼓、干板秧歌等民間曲藝形式,精心創編了《垃圾分類就是好》《垃圾分類靠你我》《生態文明靚上黨》等節目,組成文藝宣傳隊、輕騎隊,深入機關、社區、鄉村、企業、學校,扎實開展垃圾分類文藝宣傳活動。同時,借助“上黨融媒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充分發揮“7+N”宣傳矩陣傳播裂變效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其中,潞安大鼓《垃圾分類就是好》在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超過 10 萬,在騰訊視頻的觀看人數達 5 萬多。
推行“黨建+”,黨員示范引領爭做垃圾分類先行者這也是“3+”行動的一部分。每天一大早,上黨區南宋鄉永豐村 70 多歲的老黨員王東來就會跟著村中的垃圾清運車挨家挨戶收垃圾,“監督”大家是否按要求對垃圾進行了分類。“小牛,這個護膚品瓶子可不能放在可回收桶里,這是有毒有害垃圾,要放在黑色的桶里……”“我是黨員,不僅要帶頭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還要帶頭做好宣傳,當好監督員!”王東來笑呵呵地跟記者說。王東來的事例只是上黨區 19000 余名黨員的一個縮影,如今在上黨區像王東來這樣活躍在垃圾分類第一線的離退休老黨員就有 700 多人。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上黨區切實深化“黨建+”工作模式,把基層黨建與具體工作緊密結合,著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在具體工作中,該區各級黨組織以垃圾分類主題黨日活動為抓手,黨員干部 100%簽訂垃圾分類承諾書,帶頭學分類、做分類、講分類、促分類,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頭作用。垃圾分類工作已經成為檢驗廣大黨員干部為民辦事、錘煉工作本領和作風的大舞臺。
“3+”行動,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也讓更多的人行動起來,有力培養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綠色環保理念也隨之深入人心,成為每個人的共識。
02、創新工作機制
政府購買服務讓百姓樂享改革紅利
長期以來,上黨區縣城環境衛生管理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縣城人口的增多,垃圾量也逐日增大,縣城環境衛生質量難以滿足群眾生活需求,以前政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雇傭保潔人員對其進行保潔,總是不徹底,“花了錢,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基于這些現象,上黨區委、區政府多次進行了專題討論,考慮能不能外請清潔服務公司來參與縣城環境衛生管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公開招投標,以最低價將縣城管理、環衛等外包給清潔服務公司,政府負責對其工作的監管考核,并支付其一定數額的服務費用。經過公開招投標和一番角逐,2018 年 3 月 1 日,上黨區通過“公開招投標、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成功將縣城區 166 萬平方米道路清掃保潔面積、33 萬平方米綠化帶保潔面積、公廁 16 座及韓店村整村管理權投標給山東昌邑康潔公司。
提到這項工作帶來的變化,上黨區縣城所在地的韓店鎮副鎮長王勇感觸頗深:“對縣城保潔權進行市場化運作,實現了由‘花錢養人’向‘花錢買服務’的轉變,政府借用山東昌邑康潔環衛工程有限公司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先進設備,保潔員的壓力感和責任感進一步增強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自然提高了?!蓖瑫r,還能降低環衛作業成本,減少政府資金投入。這標志著上黨區環衛作業向干管分離、市場化方向發展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同時社會效益也非常明顯,并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自從山東昌邑康潔公司承接了縣城環衛保潔和垃圾處理工作后,我們覺得責任比以前更大了,每天都得把街道打掃得干干凈凈的,過段時間我們還要與這個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呢,干得不好的話,說不定還會有啥措施懲罰我們呢……”縣城府后街光明小學段保潔員郭巧蘭道出了縣城 300 余名保潔員的心聲。
伴之而來的是,上黨區縣城各個街道平坦潔凈,路旁不見垃圾,店牌店招整齊規范,車輛停放有序,整潔的縣容縣貌讓人心情舒暢,群眾生活質量大幅提升。“自從有了專業保潔公司,縣城的大街小巷正在變得更加干凈衛生了?!鄙宵h區韓店鎮長樂社區的居民王慧看著干凈的街道感慨道:“現在縣城多了很多大容量的垃圾桶,還配上了垃圾清運車,專業保潔公司真是讓我們的環境衛生發生了大變樣啊!”
為切實改善縣城人居環境,山東昌邑康潔公司承接了縣城環衛保潔和垃圾處理工作后,首先在縣城配備了 240 升容量的垃圾桶 2000 余個,按照 10~15 人的傾倒垃圾標準,分別布設在大街上、小巷內、小區口,并安排 10 輛裝卸車全天候不間斷清除垃圾,2 輛灑水車在適當時間進行灑水除塵,保潔員實行全天候保潔。同時,還對縣城內所有的綠化帶、小樹林等地的陳年垃圾進行了清運。
“實行保潔外包,政府少了很多事,亂丟垃圾的現象少了,居民的環衛意識更強了!”談起以往的縣城環境衛生管理,韓店鎮分管副鎮長王勇說:“過去環境衛生管理全靠政府做,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經驗,好多工作按部就班,花錢不少但成效不大;承包給公司后,管理更到位,考核更嚴格,設備更先進,人員配置也更合理,縣城環衛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保潔外包后,政府省錢省力省心,群眾也很滿意,是否意味著政府就可以放手不管?韓店鎮政府給出的答案是:否!相反政府身上的責任更大了!
據王勇介紹,保潔外包后,相關干部并沒有閑坐,而是成立了環衛督察組?!拔覀兠刻煸绯?7 點開始,就對縣城環境衛生進行督查,由于正處在過渡期,一旦發現不合適的地方,就及時聯系公司進行處理。”環衛督察組組長宋東成說道。
“我們創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主要是為了讓服務更加高效優質,讓老百姓真正享受改革的紅利。如果服務不到位,老百姓周邊的環境衛生得不到改善,我們就要拿山東昌邑康潔公司問責?!蓖跤抡f。
03、加大科研投入
在垃圾終端處理上狠下功夫
做好垃圾分類,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近年來,關于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許多地方也在加大落實力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人們垃圾分類回收意識有待加強、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不完善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垃圾分類就無法平穩推行下去。
上黨區在抓好垃圾源頭減量的同時,還始終堅持綠色、生態、循環、可持續的理念,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在終端處理上下功夫,著力形成健全的垃圾處置和循環利用體系。
在上黨區蔭城鎮李坊村,有一處占地 10000 平方米的農村垃圾處理中心,這里采用機械分選輔以人工分選方式進行可回收垃圾的分類回收,提高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把生活垃圾的處置向更規范化、更量化做延伸,成為農業有機肥。在垃圾分揀過程中,把一些金屬、玻璃、塑料、布匹之類的可回收物品進行回收,同時減少垃圾填埋場的填埋量,以減少生活垃圾對農村環境的污染。
近年來,上黨區易通集團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指引下,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把農村環境污染治理作為切入點,與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密切合作,成功研發出了農業農村廢棄物綜合處理技術。該技術讓農業生產秸稈、農村垃圾、人畜禽糞污、廢舊塑料薄膜、農村生活污水等,要么實現生物質供熱,要么制成有機鉀肥作為大田作物底肥。這種“變廢為寶”的垃圾處理模式深受當地群眾歡迎。據這里的負責人郭俊林介紹,李坊垃圾處理中心目前已覆蓋了蔭城鎮附近 15 個村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日常處理工作,日處理能力為 50 噸至 60 噸,有效解決了農業農村廢棄物亂置亂放、污染環境的問題,實現了“全消納”“零污染”的目標。
農村生活垃圾解決了,而餐廚垃圾該如何處理呢?占生活垃圾逾 60%的餐廚垃圾的分類處理成為上黨區城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一個重點。為解決這一難題,該區投資 100 余萬元在南宋鄉設置試點,建設了日處理能力可達 5 噸的有機垃圾處理中心,引進餐廚垃圾處理機,充分利用生物技術,使餐廚垃圾變廢為寶,成為農業生產不可多得的有機肥料,實現了良性生態循環。
用科技照亮垃圾分類的未來,企業也應該腳踏實地,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不斷提升垃圾分類回收設備的科技含量,讓其真正造福于民。房屋拆除后的建筑垃圾還可以再循環利用、需要修整的馬路可以不用新材料,直接用原材料就可完全翻新……這是上黨區玉通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立式烘干機瀝青混合攪拌和可燃氣體回收助燃技術與裝備”,這一技術首次將廢舊材料的利用上升為高性能綠色路面材料,并已在多條公路上規模化應用,走出了一條廢舊瀝青路面的綠色再生之路。據了解,在公路養護管理中,廢舊路面材料如何處置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廢舊料往往難以處理,長期堆放將影響堆填區及周邊的生態環境。面對這一現狀,玉通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結合自己已有的生產技術,在上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潛心鉆研廢舊路面材料處理問題,終于成功走出了一條“節能減排”的環保效益之路。
與此同時,投資 450 萬元的南宋鄉長掌村人畜糞便沼氣中心運轉良好。該項目采用“養殖生豬+沼氣+蔬菜種植”的循環經濟模式,生豬糞便產生的沼氣供村民免費使用,沼渣、沼液通過專用管道接入蔬菜大棚,形成了綠色、有機、安全、健康的生產鏈條,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生態、農民生活。
垃圾分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上黨區將“垃圾分類”的事情辦實做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上黨大地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好。
產品推薦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