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婆娑、芳草萋萋;蟲鳴鳥叫、曲徑通幽。行走其間,細心的你會發現偌大的省政府機關大院居然沒有一個垃圾桶。這是省政府辦公廳干部職工自覺踐行“兩山”理論的具體行動,是從細節小事抓起、用心呵護生態底色的生動實踐。
不設垃圾桶,首先是思想觀念創新。現代大城市的垃圾處理問題,固然與人類聚居有關,但也與“垃圾就是拿來扔的”等陋習脫不了干系。省政府機關遷入新址后,通過不設垃圾桶倒逼干部職工轉變觀念,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實踐證明,效果獨好。
不設垃圾桶,關鍵要養成文明習慣。大自然是高雅精神、健康旨趣的源泉。品讀自然,我們既能讀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定從容,也能讀出“漠漠沙場萬里遙”的慷慨豪邁,更能讀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意氣風發。現實中扔下的是垃圾,丟掉的是文明。
不設垃圾桶,最終靠垃圾分類處置。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垃圾年均增長速度 10%以上,每年產生近 1.5 億噸的城市垃圾。不設垃圾桶,只是保護環境的第一步。解決垃圾問題,最終要建立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真正把垃圾資源化,實現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
產品推薦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