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村民向報社反映,岢嵐縣政府耗資七千多萬元新建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建成已一年多了,卻一直鎖著不讓用,村民日常生活垃圾也只能隨處亂倒。
隨后,記者在岢嵐縣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走訪,一共走訪了 7 個鄉鎮(嵐漪鎮、三井鎮、神堂坪鄉、高家會鄉、李家溝鄉、西豹峪鄉、宋家溝鎮)32 個村(東街、西街、坪后溝、北道坡、長柳、管家莊、道生溝、劉家灣、辛家溝、三井、秦家莊、宋家寨、焦山、孟家坡、張義莊、谷河、西豹峪、后西豹峪、謝家坪、山莊頭、白家灣等),走訪村民近百余人。記者調查發現,村民反映情況屬實,岢嵐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已建成一年多卻全部上鎖,村民生活垃圾只能隨處亂倒,有的就倒在上鎖的垃圾收集點旁,極具諷刺意味。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 年 7 月,岢嵐縣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管理局實施了“岢嵐縣縣域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PPP 項目”招標工作,項目總投資 7277.44 萬元,其中,建設工程費 5877.75 萬元,工程預備費 470.22 萬元,其他費用 929.47 萬元。山西省工業設備安裝集團有限公司(牽頭人)和山西山安立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體成員)共同中標。項目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生活垃圾收集點,在岢嵐縣下轄的 12 個鄉鎮 141 個村范圍內,建設 181 套環保地埋桶(外加 362 套垃圾分類地埋桶),每戶投放一套小型垃圾分類桶,共需投放 14209 套小型分類桶,每村至少投放 1 輛電動垃圾收集車,共需投放 196 輛電垃圾分類收集車;第二部分為生活垃圾中轉站,在三井鎮對原有 1 座垃圾中轉站進行升級改造,提高轉運效率。投入 9 輛吊桶收運車,4 輛垃圾多功能分類轉運車,1 輛垃圾轉運車,2 輛小型多功能清洗車,2 輛項目巡查車;第三部分為建設一個垃圾綜合處理中心,在坪后溝村投資建設一座垃圾綜合處理中心。垃圾綜合處理中心總占地面積約 20 畝,垃圾處理量可達到 120t/d。
2019 年 5 月 30 日,岢嵐縣政府副縣長岳保和、住建局局長李新旺、財政局局長程遠、發改局局長竇曉虎、愛衛辦主任趙建光、住建局楊文欣等人和山西工業設備安裝集團相關人員進行了項目采購結果確認談判。項目合作期限為 17 年,包括建設期 1 年,運營期 16 年。項目回報機制為政府付費方式。
睜著眼說瞎話的岢嵐縣愛衛辦主任
5 月 19 日,記者來到岢嵐縣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了解情況,見到了辦公室主任周計華。記者詢問關于岢嵐縣縣域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PPP 項目是否清楚?周計華主任說“這個事情應該歸愛衛辦管”。隨后記者查閱相關文件顯示,該項目實施機 該項目就是住建局主管時,周計華主任冷冰冰的說“不清楚”。記者詢問局長辦公室在哪時,周計華主任態度極其惡略地告訴記者:“自己找去吧!”。
幾經周折,見到了住建局江海副局長,當記者問關于岢嵐縣縣域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PPP 項目時,江海副局長稱,他剛調過來 2 個多月,具體情況不清楚。最后叫過來一位當時此項目辦理手續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說“這個項目本來是我們的,后來因為局里沒錢就把這個項目交給岢嵐縣農業農村局了,具體實施由愛衛辦實施,你們去哪就一切清楚了”。
記者電話聯系了岢嵐縣愛衛辦主任趙建光。記者詢問關于岢嵐縣縣域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PPP 項目具體情況和資金來源。趙建光主任告訴記者,項目是 2019 年開始實施的,2020 年中旬完工,資金由縣財政出資。當記者提出“政府投入巨資打造的惠民工程,為啥都是鎖著的?”趙建光主任說,因為后續垃圾處理廠沒有建設完畢,城中村跟交通便利的地方都已投入使用,鎖著是因為存在安全隱患。還說有人定期處理垃圾,處理完就鎖上了。
第二天,記者來到趙建光主任說的城中村和距離縣城非常近的宋家溝鎮走訪時發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還都是鎖著的,垃圾都在地埋桶外面堆著。記者再次撥打了趙建光主任的電話,告訴他這幾處的垃圾收集點也是鎖著的時,趙建光主任生氣地說“昨天已經跟你說得很清楚了,情況就是那樣,你要是覺得哪里不合適想查就查去”,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耗資七千多萬,岢嵐縣何時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
2018 年 1 月 2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到 2020 年,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
《意見》提出要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治理。
隨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方案》明確,到 2020 年,實現農村人居住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
2019 年 10 月 19 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 2020 年底,東部地區以及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所有行政村、90%以上自然村組;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力爭實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 90%以上行政村及規模較大的自然村組;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工作目標。到 2022 年,收運處置體系覆蓋范圍進一步提高,并實現穩定運行。
2021 年已經過去一半,岢嵐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的垃圾桶上依然鎖著大鎖,村民生活垃圾仍然在隨處亂倒,垃圾轉運和處理更是遙遙無期,負責項目的岢嵐縣愛衛辦趙建光主任卻在睜著眼說瞎話。岢嵐縣 12 個鄉鎮,141 個村何時能實現垃圾集中分類回收?181 套環保地埋桶(外加 362 套垃圾分類地埋桶)何時能開鎖使用?耗資七千多萬卻被村民指責為“這就是個樣子貨,能看不能用”,誰該為此感到臉紅?誰又該為此負責?
產品推薦 | ||
![]() |
![]() |
![]() |
![]() |
![]() |
![]() |
![]() |
![]() |
![]() |